我們都是努力才看到希望
勵德文教機構
專業、人本、負責的教育精神

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境時,該怎麼幫助他們,不僅是學生的問題,
家長、老師同樣都需要協助孩子克服。有別於傳統的補習班模式,勵德文教創辦人
林建孚主任堅持,幫「專業、責任、人本」的教育態度助學生跨越學習的門檻。
.png)
對症下藥的教學態度
台灣教育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幾乎無法避免的一大挑戰。對於自家孩子學習的狀況,也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擔憂的問題。當課業落後,成績下滑時,甚至會慌張擔憂,是否跟不上學校的進度,還是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。勵德文教機構創辦人林建孚主任指出,「孩子的成績不好可能有很多種原因,不一定是不願意讀書,有可能是學習的過程中發生障礙,也有可能發生其他狀況。如果只是責備孩子不認真,倒不如找出問題關鍵,幫助孩子走出困境。」而站在教育者的立場,老師更需要看出學生的問題,這也是勵德文教機構一直堅持小班制的原因,就是希望能密切關心到每一位學生的狀況。
從台大電機系畢業的林建孚主任,並沒有與同學走一樣道路,踏進人人稱羨的科技業,反而是選擇教育作為一生的職志,之所以會產生這樣截然不同的選擇,關鍵在於大一時當家教時的境遇。他還記得那是家教的第一位學生,「學生平時的小考表現都不錯,偏偏在重要的大考都會失常。」從那時候開始,林主任便了解到,只有真的找出學習的問題對症下藥,才能真正解決學習的障礙,這件事成為日後他創立勵德文教的契機。


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
然而當林建孚主任退伍之後,發現坊間補習班與一般學校的做法,大多仍是採用傳統模式,教法不但一成不變,也不會設法為學生解決學習的問題。他認為,「能力分班的制度不是不好,可以依照學生程度設計不同的課程內容,但以前的能力分班,反而是放棄程度較差的學生,這就是最大的問題。」有感於現行的教育環境與自己的理想相悖,於是他決定自己開創新局面。首先,他延續過去家教的作法,創立小型家教班,從找場地、編教材、招攬學生等全都由自己先一肩扛起。他笑說,「有時去吃飯、理髮時,還會和老闆閒聊到台灣教育的問題,結果到最後,這些老闆的小孩通通變成我的學生。」隨著招生逐漸的穩定,規模愈加龐大後,勵德文教也正式成立。
從小型家教班到勵德文教,林主任面對每一位新來的學生,都會透過考卷先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,藉由這些測驗的解答過程中,可以了解他們對於學習以及遇到難題時的態度,進一步掌握狀況後,更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的困境。不過,有時候其實問題並不是出在學生身上。



過程更勝於結果的學習態度
這些年下來,林建孚主任從經驗中發現,所遇到的學生狀況可以分為幾類,「大多數的人,不願學習的態度並不是主要原因,
有些是學習方式不正確,但又不想改變;有的人對成績太過患得患失;也有不少人把補習班當成萬靈丹,但是同樣也不願配合班上的作法,最後才是學生無心讀書的問題。」
即使上課的是名師,但學生的學習仍需要時間的累積,最重要的是需要與家長的共同配合,才有辦法徹底解決。但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林主任,雖然能夠快速地找到問題,但有時候遇到的障礙反而在於家長身上,「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認知,會與學生本身的天賦不合,也有人只願意接受傳統的教法,這些來自家長的壓力,有時候都會造成學生出現學習障礙,而且會更難處理,我們只能盡力說服家長配合。」
為了能夠快速掌握學生狀況,林主任嚴格執行小班制度,希望旗下每一位老師都能認識學生,和學生打成一片,透過師生之間的互動,能時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。他提到,「對於老師教法上的要求,我認為比起強調正確答案,勵德更期許學生建立起應變與解答能力,以及不怕失敗也不怕嘗試的態度。」
專業負責,以人為本
儘管網路通訊科技的進步,曾讓許多人認為線上教學、遠端教育將取代現行的教育制度,但是林建孚主任則持相反的看法,
「教育的本質是人,線上教學、遠端教育就算再方便,但是師生沒有互動,怎麼能了解學生的狀況,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?」
多年下來,林主任發現到,其實教育就像醫療一樣,必須了解學生,才能找到問題,解決問題,如同醫生對症下藥,而傳統補教
只是製造業,單純生產出考試機器而已。
面對未來,林建孚主任將持續帶領教學團隊,落實教育的經營理念,秉持「專業、責任、人本」的教育態度,每一位來到勵德文教的孩子,陪伴他們度過青春年少的學習歲月,為他們打造紮實積極的學習態度,能夠勇敢堅強的面對未來人生的一切挑戰。
▌人生的一切智慧,盡在忍耐與等待。
▌我們都是努力才看到希望,而不是看到希望而努力。